走进ACA会员 | 知乎达人李东旭: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发布时间:2020-07-16 17:21


1594950667121058388.jpg


今天的“主人公”是李东旭,德勤伦敦/上海审计总监,目前在上海负责英国上市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集团审计及鉴证业务,同时他也是ICAEW优秀的会员之一。让我们伴随承载着李东旭青春记忆的旋律,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勤能补拙,换位思考,想得开”是他给自己的三个标签。坦率地说,这三个标签其实非常普通,并没有很花哨,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别有深意,“勤能补拙”是态度,“换位思考”是风格,“想得开”则是境界。李东旭常常说自己的个人经历“比较简单”,然而,任何简单经历都是“不简单”的积累。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可能就是这个道理。“简单”是最高级别的智慧,也是长期的坚持,更是厚积薄发的力量。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李东旭一直认为坚持很重要。在工作上,2008年,李东旭毕业后就一直在德勤工作至今,这是一种坚定的选择;而在生活里,李东旭坚持阅读和写作,现在已经成为了知乎上的专家型KOL,这是一种深沉的热爱。在北京做了一年“小朋友”后,李东旭通过海外委派培训交流项目的机会来到英国,这一待就是八年。在此期间,李东旭考取ACA(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审计工作从一知半解到得心应手再到有所专攻的过程。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来说,这一次出国见世面的机会,其实非常难得。李东旭一直很感谢那段经历。在通过选拔获得名额后,恰好碰到英国劳工政策变动,于是第一年是在国内分所度过的。“与我一起的有二十多位全国各个分所的同事,来自审计、企业风险咨询、税务等各个部门。利用这一年时间,我们参加事务所组织的培训并通过了认证阶段的六门机考考试。”李东旭回忆道。

 

 

随后是一个长达四年的英国委派期。在英国,事务所会培训一名新入职员工通过ACA考试,以及帮助他们积累所要求的三到四年的工作经验。考虑到英语非母语国家学员可能会面临的挑战,需要积累工作经验的时长就定为了较为宽限的四年时间。“这次委派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中国本土的ACA,为将来国际间的合作提前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李东旭如是说。在委派期间,李东旭的角色与英国所同期在本地招进的新员工没有任何区别。一起入职培训、上项目、去college学习ACA、考试、年终考核。没有任何区别对待。甚至大多数同事不曾意识到他是委派员工。虽然要面对生活上的变化,但是由于工作内容与国内并无本质不同,而且同事和客户都早已对审计项目上的“多国部队”习以为常,李东旭很快就融入到新的环境当中。“两年多后我顺利通过了最后一门案例分析考试,而且因为在国内第一年的工作时间也被ICAEW认可,还比同期的同事早了近一年时间成为ACA会员。”谈到这里,李东旭表现得非常自信。在四年委派接近尾声之时,李东旭已经完全适应了英国的工作环境,同时中英关系逐渐进入“黄金期”,商业往来越发频繁,他所参与的德勤全球中国客户服务组在英国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经过跟两边分所的商量,一致认为留在英国对各方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于是我在英国的工作得以延续,而身份也由委派员工转为当地雇员。与我同时委派的同事们也按照自己的职业发展各自做出了安排,包括按计划回归国内分所的同事,凭着这一独特的跨国工作经历,在事务所内外都获得了非常出色的发展。”李东旭告诉笔者。三年前回到上海后,李东旭的职责更为重大,需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英国最大几家上市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集团审计工作,在英国和亚太地区起到一个桥梁连接的作用;利用他在服务国际客户和跨境集团审计中的丰富经验,为客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提供无缝衔接的专业服务体验。

 

 

李东旭是一个相对喜欢安静的人,因为安静的时候可以进行更多冷静思考。他的业余时间最多是花在阅读、写东西、做饭和与朋友聊天上。除此之外,他对很多东西有兴趣,比如建筑、爵士乐、数码产品等等。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李东旭已经成为了知乎上的专家型KOL,这是源于他的兴趣与爱好。“其实,知乎开始时比较多的是关于IT和互联网的问答,财务话题下的内容并不算丰富,我就顺手回答了几个问题。或许是物以稀为贵吧,关注的数量在那段时间一直增加。后来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和技巧在新人中不是特别普及,于是有机会在项目上的话就教一教。这一教就教出了一些心得。再加上那段时间由于新的工作职责,自己的成长也很快,对于很多职场上的做事方法有很强的好奇心,于是就开了专栏,把这些心得和新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在知乎码字最大的收获,就是时常会有出版社来问有没有计划出书。一直以来,李东旭就对出书的过程都蛮感兴趣的,特别是与编辑的互动,这大概来自于《天才的编辑》带来的想象。“我跟华章图书最聊得来。对书的内容和结构,华章图书的华蕾编辑常常带着想法来跟我聊,一来二去,就签了出版合同,一开始想得很简单,以知乎专栏的发文为底,把框架搭好,然后再充实内容。可开始动笔后才发现这真是个大工程。写专栏时是有感而发,东拉西扯,看上去框架很丰富,但其实内在联系不紧密。想想自己读过的几本以专栏文章(甚至日记)集结成册的书,即便是喜欢的作者,松散的结构也会留下敷衍的印象。”李东旭笑着说于是,李东旭决定推倒重来。书稿是在随后半年多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完成的,不加班的晚上,周末和假期都会多少写一写,但绝不是废寝忘食那种状态,也没有特别苦行僧式地回绝掉所有社交聚会。

 

 

虽然李东旭很佛系,但是很坚持。因为他发现,这件事情需要分配精力,平时工作反倒把效率提高了不少。不再会有那种“下午就懒散一点吧,晚上或者周末还可以赶上”的想法,这样反而找到了很多本来不曾有的时间。“有句宣传语我很喜欢:相信长期的力量;史蒂芬·金高产的秘密就是每天不写出500字不出门;《围城》也是钱钟书先生研究之余一天几百字的业余项目。别的不敢说,至少在写作这件事上,一定需要长期的坚持。”李东旭说。我非常建议在本职工作之外有这样一个可以自由支配闲暇时间的业余项目。当然,不限于写作。它介于工作的强目的性和生活的悠闲之间,是在神经完全紧绷和完全放松之间的缓冲。能够获得日积月累的效果和心中的成就感,并不需要急于求成,这是释放工作压力的一个挺不错的出口。” 李东旭这样说道。